近日,由三亚环农集团旗下三亚农投海洋产业有限公司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携手开展的省科技厅“石斑鱼深远海养殖关键节点控制与陆海接力养殖技术研究”重点研发项目,顺利通过科研成果阶段性测试,并完成起捕销售,标志着石斑鱼“入箱入海”模式得到初步验证,为海南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

蓝瓜子斑,学名细点石斑鱼,隶属鲈形目、石斑鱼属,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体型侧扁似瓜子,体色淡蓝,周身布满淡棕色斑点。此鱼鱼皮厚、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高档的食用鱼,近年来备受海鲜市场青睐。
前些年,良好的市场行情使蓝瓜子斑成为海水养殖新热点。但因耗氧量大、不易运输、养殖风险高,养殖户较为谨慎,近年来养殖量增长缓慢,市场供应趋于稳定。
此次“石斑鱼深远海养殖关键节点控制与陆海接力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实施,鱼苗先在陆基养殖基地完成初期培育,再转运至三亚湾农渔业区养殖海域的深水抗风浪网箱接力养殖,实现陆海联动全过程的开发和研究。

项目首批共投放2万尾(约80g/尾)蓝瓜子斑,养殖周期120天。研究团队根据蓝瓜子斑的生物习性,结合海区流速和水深等海况条件下,设定科学的投放密度,实现水体高效交换,为鱼群营造良好、洁净的“立体家园”。最终测试存活率达93.3%,单尾均重突破750克,达到上市规格并顺利上市,为省内深水网箱养殖品种和模式带来新的可能。
“做很简单,但要做好并实现产业化很难,团队在各个环节都用心比照试验和管理,测试成果非常理想,远远超出预期。”三亚农投海洋产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说。
当前深远海养殖存在“品种相对单一”“经济效益不稳定”“陆强海弱”等亟需解决和突破的问题。所以项目旨在围绕开放海域水域空间开发利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核心技术瓶颈,不断筛选和开发适于南海开放海域热带海水鱼品种,构建深远海网箱养殖新模式,以提升南海深远海养殖作业效率、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

三亚此次推动石斑鱼“入箱入海”,是海南海洋渔业“向海图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的缩影。新品种更新、新技术进步,同时也让越来越多质优味美的新品种鱼类“游”上消费者的餐桌。
责任编辑:三亚环农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