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水企业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供水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促进供水企业持续安全发展。
【关键词】应急管理管理体系持续安全
郑州水司负责城市主城区供水,目前设计日供水能力为177万立方米,供水面积500平方公里,管网长度3119公里。供水覆盖范围包括郑州市区、郑东新区、航空港区以及荥阳市区等区域,供水服务人口519万人。
目前现有7个制水厂:柿园水厂、中法原水有限公司、石佛水厂、东周水厂(含井水车间)、刘湾水厂、罗垌水厂和港区水务公司一水厂。城市供水水源主要为南水北调水、黄河地表水和黄河侧渗地下水,备用水源为常庄水库和尖岗水库,形成了以南水北调水、黄河水为主、地下水为辅、水库水备用的供水格局。
郑州水司供水管道相互连通,形成环状供水管网。各水厂供水运行由公司统一调度,根据郑州市供水地势的特点以及各水厂的供水情况,在实际生产中基本形成了若干块分隔的供水区域。
备用水源:尖岗水库兴利库容4748万立方米,调蓄库容2500万立方米;常庄水库兴利库容864万立方米,调蓄库容500万立方米;石佛沉砂池125万立方米;白庙水源厂调蓄池350万立方米,航空港3万立方米/日地下水及来自市区东周水厂的7万立方米/日的备用水源。
一、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
郑州水司从完善制度、人防技防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工艺改造、管网建设、应急预案编制等方面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供水生产持续安全。
(一)健全完善制度,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先后制定了《公司设备管理规定》、《公司水源井管理规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奖惩条例》、《公司安全检查管理规定》、《公司水质管理规定》、《公司隐患排查管理规定》、《公司管网阀门运行管理规定》等文件规定,将应急管理方面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人防措施,全员参与,人人都是“安全卫士”
1、按照“每事必有人管,每责必有人担”的原则,建立“公司、厂(处)、车间(队)、班组岗位、关键点”的五级防控体系。做到责任层层明确,任务项项到人,追究到位。
2、加强门卫管理。公司以外人员要进水源、水厂必须经公司主要领导批准,门卫在进行必要询问及登记来访者姓名、身份证后,由接待人员陪同方可进入;离开时也须由接待人员送出并在门卫登记。加压站、清水池、泵房、滤池、加氯间、监控室等重要部位禁止非公司人员进入或靠近,非岗位人员进入生产区的须进行登记,履行有关手续。
3、对重要岗位职工的治安防范意识进行教育,实行“一岗双责”制,明确职工在做好岗位生产安全的同时,切实担负起岗位治安防范的责任,并熟记辖区公安机关报警电话,发现可疑情况、可疑人员立即报警。严格做好剧毒、强腐蚀等化学危险品管理,对公司水质中心、各制水单位的相关药品,有专人负责、专库保管(两人两锁),建立了使用记录,严格内外防盗措施。
4、与公安及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做好厂区、水源治安保卫工作。
(三)整固防范设施,完善物防措施
1、对部分厂区院墙进行了加固、加高、增设铁丝网,封堵了出入厂区、库区的多余进出口;对各水厂加氯间、氯库、加压站、小加压站、水源驻地等重要部位岗位安装防盗门窗;对清水池、曝气池等部位进行改造,安装防护网;各水厂、加压站清水池及加压站清水池的通气孔采用直管加弯管;对各清水池的取样孔(观察孔、入孔)加固密封。
2、加强水源地管理,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目前郑州水司在用水源地共有5个,分别是石佛沉砂池、花园口水源地、九五滩水源地、北郊水源地和井水厂水源地。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工作,颁布了水源地保护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水源地巡查管理、水质监测管理和预警制度等,实现对各个水源地无缝覆盖式管理,努力提高水源地安全保障性。建立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完善了《饮用水源地巡查管理制度》、《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管理制度》、《水源水质保护和预警制度》等制度。水司在各地表水源地设立了水源保护班,配备车辆,对水源地实施24小时无缝覆盖巡查保护。在各地下水源地建立巡井队,在水源车间常驻有值班人员,对水源井进行日常巡查维护管理和各种应急操作。建设完成了水源厂沉砂池、水源厂调蓄池、石佛沉砂池围网共10074米、警示标志15个、警示牌30个、界标18个;全面建设各地表水源地的视频监控系统,对水源地各个角落实行实时监控。
(四)提高技防能力,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体系
1、对一些重要部位安装了照明灯、视频探头,四周红外对射边界防护;水厂与周围建筑物、道路等安全防护距离不够的,加装视频监控、红外对射等措施进行防护。确保全面覆盖,全方位24小时视频在线监控,杜绝治安防范死角。
2、各监控室24小时设专人值班,并对其进行治安防范意识教育,监控人员不但要完成生产工艺职责任务,同时监视要害监控点的治安防范情况。
3、将各水厂的进厂原水和出厂水作为防投毒管理的重点,公司在泵房、沉淀池、滤池等水处理工艺构筑物上设置了生物监测系统,如发现异常,立即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关应急处理措施。
4、增加臭氧、活性炭投加装置设备,以应对各种水质突发事件。
(五)完善工艺设施运行管理及改造,确保水质安全
按照住建部《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建立以水质保障为核心的生产管理体系,强化管理,完善和规范水厂的运行管理。针对水厂部分工艺设备陈旧的状况,采取改造与建设相结合、以改造为重点做好原有水厂净水工艺技术改造工作。完成了柿园水厂、白庙水厂(中法供水)、东周水厂的深度水处理项目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供水安全,确保了水质优良。2015年供水量达到35239.52万立方米,比“十一五”末提高10335.86万立方米,年均增长率7.19%;2015年售水量达到29506.26万立方米,比“十一五”末提高8822.36万立方米,年均增长率7.36%;供水产销差率16.27%,比“十一五”末降低0.67个百分点。出厂水水质、管网水水质和管网压力达标。公司注册用户达到115万户,比“十一五”末增加45万户。
(六)加快供水管网建设改造,确保管网运行安全
近三年来,郑州水司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老旧管网进行改造。对改造和新建的供水管道,使用材质安全、承压较强、质量优质的球墨铸铁管材,以改善管网运输环境,解决供水管网的二次污染问题,提高城市供水的安全性,保障用户水龙头出水的水质。
随着郑东新区、航空港区、郑西新区建设等区域总体规划的发展,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郑州水司又逐步加大了对供水管网的建设力度,2011年更新改造老旧管网12551.3米,2012年更新改造老旧管网21884.9米,2013年更新改造老旧管网27932.9米,2014年更新改造老旧管网16314米,2015年更新改造老旧管网26054米。供水管网的长度增幅巨大,城市管网覆盖面积也不断扩大,供水范围也相应扩大。
在管网运行管理方面,供水企业于2004年引入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并经过多次升级改造,目前实现手机终端适时监控,对管网安全隐患进行综合数据统计分析,大大提高了管网抢修速度和抢修效率。其次,在郑州市五区组建5个抢修基地,实行区域管理,保障管网系统化安全运行。同时为更好地均衡管网压力,控制事故时停水、减压面积。根据现有管网参数建立了管网水利模型,模拟各种状态下地管网运行情况,为供水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实时更新GIS系统数据,提高系统数据准确度,推进GIS系统在施工现场和监护现场应用,提高供水管网管理与快速抢修水平
(七)完善应急预案的编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015年根据公司生产运行实际,先后完成了《突发供水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突发水质应急预案》、《管网爆管应急预案》、《供水不足应急预案》、《突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防恐怖袭击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等预案的编写工作, 2015年编写了1项总体预案,12项专项生产预案的管理体系。按照文件受控的原则对公司主要生产岗位和管理岗位进行了下发。各厂(处)根据公司要求,编制了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形成了涵盖各生产环节的三级预案管理体系,目前公司已经将预案管理工作模式涵盖公司主要生产岗位的各个点,形成了生产岗位的日常运行管理的预案化管理。
二、加强应急能力评估和预案修订,提高应急管理的针对性
防止突发性事故,关键在于预防与防治相结合,公司的应急供水存在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制水生产、水质污染、管网安全运行和管网施工等环节。因此,根据事故风险分布情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应当每年进行1次突发供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综合预案实施情况的评估,所属各单位、部门也应当对所属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下列内容:突发供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成立及工作开展情况;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情况;审批、公布、备案情况;突发供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宣教、培训情况;演练评估总结及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同时,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和所属各单位依据评估结果及出现的以下情况可对预案进行修订,包括下列内容:当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发生变化;有关单位、部门职责发生变化,需对组织结构与职责作相应调整;应急行动或演习结束后,经总结评估,认为需要修订的;供水资源、供水设施、供水生产工艺等条件发生变化等;根据上级要求和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及时修订本预案。
三、加强应急动态监测能力,提高应急信息的准确性
除了进一步完善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机制外,准确及时的信息则是突发事件调查处置的另一个关键点。郑州水司充实了快速测定仪器、便携式监测设备、移动监测设备以及先进的现场取样设备、交通工具、远程数据处理与传输等现代化手段的设施,建立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定点监测与机动巡测相结合、定时监测与实时监测相结合,实现了监测信息化管理的监测新体系。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开展应急监测和调查、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测,以应对突发性的供水事故。
四、加强应急队伍和物资保障,确保应急处置及时到位
郑州水司各单位应急处置机构根据各自的实际工作内容提供现场救援和抢险人员基本信息,对应急救援人员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体防护设备,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演练,不断提升其应急救援能力,同时建立储备数据库随时调用。主要有:机电设备事故类、供电线路事故类、水质污染事故类;危化品泄露事故类、管网及阀门事故类;供水工程施工事故类等专业技术力量。同时,按照公司目前使用的管材、管径、设备情况,对一些经常使用的管材、管径、设备由责任单位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到随用随到。展开应急行动前,对投入使用应急装备要加强管理,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确保应急装备运输和转移环节顺畅。而且依据响应不同级别的事故,应急工作中应急物资的调用,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负责实施。同时建立与其他单位调剂供应渠道,以便需要时可迅速调入应急物资。必要时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上报政府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资源。
五、加强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技能
各单位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编写适合实际需要的培训大纲和教材,编印各类突发供水生产安全事故简易读本。深入培训应急预案知识和宣传供水生产安全事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职工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使职工了解突发供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和岗位应急程序,提高其专业技能。每年各单位要进行应急预案培训不少于两次。
六、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各单位制定了年度突发供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结合本单位特点至少每年组织1次供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综合预案或专项应急预案实战演练,并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进行现场评估。车间、班组至少每季度组织1次现场应急预案实战演练,并结合实际经常性开展桌面演练。各单位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后立即开展评估工作,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形成应急演练评估报告。2015年全年共组织演练 29次,安全月组织演练11次,其中,综合演练2次、专项演练26次,桌面推演1次。共参加人数678人,可谓是规格高、范围广。从演练的效果来看,每项的应急演练工作指导有方、准备有序、组织有力、扎实有效,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既是关乎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也是供水企业的首要任务。郑州水司从上至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注重协调、整合资源;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科学论证、周密实施。根据自身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了完善的供水安全保障机制,切实提高了优质供水保障能力。
作者简介:
巴小龙 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生产安全部电气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安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钱学云 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生产安全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