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动态 >

十年节水“甬”争先 奏响节水欢乐颂

日期:2016-06-12 10:14    来源: 未知

         宁波虽然地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水系发达,但由于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其实宁波是一个典型的丰水地带的缺水型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的59%,全国的55%。特别是近几年,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降水时间、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阶段性的干旱和洪涝也时有发生,给我市的用水保障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水资源的短缺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节水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常抓不懈。

  2006年我市全面启动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2007年宁波被授予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2011年、2015年两次均顺利通过复查。历时十年,三膺节水型城市称号,宁波节水工作初显成效。十年间,通过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节水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通过开展综合水源利用,广泛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城市节水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加快水网工程建设,做好分质供水和漏损控制,优水高效使用得以保障;通过推进示范载体建设,增强社会与个人节水意识,全民节水工作蓬勃兴起。

  据市城管局公用事业监管中心介绍,国家节水型城市是城市用水文明和节水管理的最高荣誉。近年来,特别是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和省五水共治战略部署下,我市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计划管理、市场调节、法制保障、公众参与的节水工作新格局,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果不断深化,全市各行各业和广大市民都积极行动起来,甬城上空回荡着节水欢乐颂。

  健全体系,完善法规,亮出节水锦囊

  国家节水型城市是城市节水工作的金字招牌,为把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我市进一步拓展城市节水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以复查迎检为载体,将节水优先融入到各部门日常工作中,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早在1986年我市就成立了宁波节约用水办公室,随着管理职责的扩大,2002年成立宁波城市供节水管理办公室,2006年组建宁波市公用事业监管中心。各区也逐步建立完善了节水管理机构,构建起了市、区和用水单位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体系。

  2013年,我市出台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确定了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划定了城市蓝线保护范围。我市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显著提高,水功能区水质得到明显改善。2014年,为贯彻落实五水共治重大决策,全力推进美丽宁波建设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的目标实现,我市针对抓节水工作,制定了条理清晰、切实可行的专项工作方案,明确要实现一个确保:确保2015年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强化二个推进:推进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节水工程的建设;做好三个引导:在节水理念、节水技术、节水创建等方面引导全社会参与,从而在各个领域推进节水工作,加快建设全民文明用水的节水型社会,实现节水全民行动目标。

  为适应新时期节水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工作方针,我市完成了对《宁波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第三次修订完善。2011年以来陆续出台《宁波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宁波市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宁波市推进工业节水行动实施方案(2014-2016年)》等一系列法规体系和规范性文件,为实施依法节水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法规保障。

  2015年底,国家住建部、国家质监总局联合发布了《城市节水评价标准》,考核指标项目大幅增加,考核标准设置大幅提高,这无疑对我市的城市节水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科技助力,智慧节水,共建海绵城市

  今年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海绵城市。究竟什么是海绵城市?形象地说,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在丰水时将雨水进去,在缺水时再将雨水出来。江北区慈城新区对雨水径流污染进行净化、回收、利用,率先建成2.66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示范区。我市一直在大力推广建设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等雨水利用设施,在省内率先制定了《屋顶雨水收集回收系统设计指南》,两年来我市已建成屋顶等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535套。位于东部新城的生态走廊项目,通过建设3.3公里长的生物过滤器,将雨水径流处理后补充河道及蓄水层,优化城市水体。用水大户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拥有一套日处理能力50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利用设备,用于工业循环冷却、冲厕和绿化浇灌,2015年雨水利用量达76万立方米。在宁波,只要你细心观察,还能看到很多雨水收集利用的秘密武器:许多新建道路两旁有下沉式绿化带,遇到强降水路面多余的雨水就会下渗和净化,同时也能补充和涵养地下水,减少绿化灌溉用水;在许多小区、写字楼和商场,屋顶、道路上的雨水被汇集到雨水收集池中,用作绿化灌溉和道路喷洒。2016年宁波的海绵城市建设还在继续发力,江北凯德孙家地块大型雨水利用示范工程将全面开工建设,同时还计划新建成屋顶集雨等雨水收集系统300处。

  随着节水型城市建设的深入,我市众多企业(单位)逐步提升节水意识,注重科技节水,节水工作由被动型主动型转变。众所周知,钢铁企业是用水大户,宁波钢铁有限公司通过分质用水,让水于民,2015年宁钢使用再生水约1640万吨,使用大工业水约700多万吨。分类使用水资源已在宁钢蔚然成风,连卫生间都设计安装了两套用水管路系统,洗手用自来水,冲厕用再生水。据统计,目前宁波中心城区再生水生产能力达22万吨/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1.02%,全市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数量达63个。计划用水管理已覆盖市六区,公共供水计划用水率达90.61%,对年用水量超过16万吨以上的100余家用水大户实行重点监控,累计开展水平衡测试260余家(次)。

  我市从2015年年底起建设新的城市供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方便公众在移动设备上进行相关业务信息查询、处理的需要,包括用水计划查询、水量查询、缴费查询、用水计划调整申请等。我市计划用水管理将更趋科学化、规范化,迈向高效便捷的节水管理之路。

  全民行动,各显神通,节水各有高招

  装上了水箱节水阀,水用得少了,还省钱了呢!白云街道安丰社区的赵阿姨对街道免费安装的节水阀称赞不已。赵阿姨算了一笔账,她家一共五口人,装上节水阀后,一年的水费就可以省下70多元。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完成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改造9万余套,年节水量达180万立方米。同时,2013年我市在江东四眼碶小学开展校园槽沟式智能冲水系统试点改造,改造后3个月内的用水量同比减少20%。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14个学校265套槽沟式智能冲水系统改造,不仅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而且还改善了校园厕所环境卫生。2016年起我市还将对老三区46个学校近千套小便槽开展节水器具改造,力争三年完成全部改造。为加强源头管控,城管部门还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和质监部门对我市建材市场的用水器具销售情况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2015年从我市对市六区480家用水单位和60个居民小区的用水器具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来看,共计抽查了用水器具24.5万余个,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居民小区作为城市的细胞,也是城市节水工作的重要抓手。自2005年起我市着手开展创建节水型居民小区活动,是浙江省内第一个开展这项工作的城市。十年来,我市小区节水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小区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居民们的节水意识日渐增强,许多小区还形成了节水办公会议、小区维修报漏等一整套节水制度,把节水工作纳入到社区日常工作之中。澄浪社区将节水和福利服务相结合,据社区护水小分队队长陈黎青介绍,他们发起了节水存折活动,通过这个存折可以反映居民家庭用水量,只要家庭用水量下降或者提出节水好点子,就能获得相应积分,兑换社区的中医推拿、牙医检查等福利。水岸心境小区利用景观河水作为清理楼道和绿化浇灌用水,有效地控制了公共用水量。牡丹社区开办节水培训班增强居民节水技能,邀请节水家庭畅谈节水经验,倡导社区节水新风尚。据市城管局公用事业监管中心介绍,截至目前,我市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已达118个。

  如果你不留意,水的浪费其实是惊人的,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16立方米的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要流掉325立方米的水,一个城市如果有60万个水龙头关不紧,20万个马桶漏水,一年就要损失上亿立方米的水。为引导全社会参与节水工作,实现节水全民行动,我市每年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多角度、多渠道开展节水宣传。市民节水意识稳步提高,节水行为日趋自觉。为充分发挥市民群众的积极性,成立由市民、学生等组成的节水宣传队伍和节水监督队伍,形成了人人关心支持,人人参与投入的节水宣传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三亚环农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