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动态 >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最严格的水资源制度已制定

日期:2011-10-18 08:54    来源: 未知

 

 

             

来源:中国证券报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环境与房地产价格管理处处长倪弘13日表示,目前推进我国水价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充分体现当前我国水资源状况,以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机制。在此基础上,要试行水价成本公开,通过水价调整实施阶梯式水价和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水价改革。

具体而言,一是综合考虑水资源状况以及各地的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各类水资源的征收标准,充分反映不同地区水资源的稀缺程度。统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限制地下水过量开采与超量取用水,支持低消耗用水,鼓励中水回用,促进水资源节约,同时兼顾社会承受能力。

二是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全面建设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扩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范围,根据污水排放标准与处理内容适时调整污水处理征收标准,加大征收力度,继续完善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使用、监督机制,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利用。同时,研究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补偿问题,制定综合性优惠政策,合理确定征收价格。

三是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随着取水成本的上升以及水质标准要求的提高,无论管网建设还是人力财力都导致供水成本不断上升,目前我国水厂供水亏损面达到40%,这不利于企业发展和水务安全。

因此,当前要深化供水运行机制改革,促进供水企业提高经营效率,提高供水质量,在降低供水成本的同时实施成本公开。在完善听证制度的基础上,适度调整城市公共供水价格,全面推进工商业同水同价,继续完善非经营性用水超定额加价制度,积极推进抄表到户。

她表示,要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拓展投融资渠道,切实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同时还要考虑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

最严格水资源制度已制定完成

1013,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程晓冰在在京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上表示,为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要求,《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草案已由水利部会同多部委联合制定完成,并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未来,水利部还将牵头制定包括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方案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十二五期间水务业大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另据国家水专项办公室副主任周凤保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重点流域水专项治理方面,着力推动工程技术和提高产业化能力推动该项事业进展,从多方面培育水专项治理方面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到2015年,国家将打造5家以上新型环保产学研研究联盟和产业化基地。

将实施分区分行业用水定额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划定了加强全国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即全国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用水效率指标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程晓冰表示,在上述《意见》基础上,水利部还将研究制定落实三条红线的具体实施方案,在用水量控制方面,在2020年全国年总用水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的总量控制目标下,全国按流域分省份取用水量分解工作已初步完成。

在用水效率指标方面,将实施分地区、分行业、分产品用水定额制,同时还将强化行业用水标准。此前相关部门公布的涉及12项公共服务行业和23项生产运营行业及相关产品的用水行业标准,将升级为国家标准并强制执行。同时,对标准中未涉及的一些新兴高耗水行业及产品,也将及时增补相关用水标准。

程晓冰表示,下一步国家将扩大实施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范围。同时,水利部将组织开展针对高耗水服务业的用水专项行动,并对2011年度水资源费项目的实施情况展开联合大检查。

水专项5年拟投入135亿元

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2015年,全国各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提高到60%以上的目标,国家多部委此前曾联合制定出台十二五水专项实施方案。

国家水专项办公室副主任周凤保在论坛上表示,方案的总体目标包括重点流域水质改善、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升产业化能力、构建两大技术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

据周凤保介绍,在提高水专项领域的产业化能力方面,未来5年,方案提出要大力提升我国水污染治理、管理及我国环保产业化水平与国际竞争力,引导和培育5家以上新型环保产学研联盟或产业化基地;同时,着力构建水污染治理技术体系(面源污染控制、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水体生态修复和饮用水净化技术)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生态调控、容量总量控制、监测预警、治理技术推广)两大技术体系。

此外,方案还具体提出水专项领域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环保产业门类,包括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设备及产业化,城市水污染控制关键设备与重大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面源污染控制、生态修复工程及产业化,净水材料、设备及产业化,生态环境监测设备及产业化等6个方面。

他表示,水专项十二五期间拟立项36个项目,总经费预算122.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51.5亿元,地方财政、企业投入及其它71亿元。

责任编辑:三亚环农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