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聚焦 > 党的二十大 >

学思践悟丨把海南打造成为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成果重要窗口

日期:2022-12-26 19:37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毛志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阐明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指明了发展和保护协同共进的新路径。
  
  海南肩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任。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海南打造成为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把握海南生态环境的独特重要性,时刻把“国之大者”放在心上,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着力打造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努力让海南成为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
  
  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强大思想武器。
  
  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高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执政党的初心使命关乎执政党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为人民谋幸福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也积累了生态环境问题,一时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宗旨要求与党的初心使命高度统一。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更是系统仗、持久仗,必须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政绩观,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下大气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高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逐步形成规律性认识,为我国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等关系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绿色底色,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绿色根基,是我们党生态文明建设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的集大成者。
  
  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有着14亿多人口的中国实现现代化,走欧美老路必是难以为继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重要特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创造性提出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变革,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创造性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创造性提出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等,形成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走殖民扩张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批判与超越,更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
  
  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文化传统、“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自然观、“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观、“顺天应时、建章立制”的制度观等,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和独特标识。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与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幅人、自然、社会相和谐的美好蓝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与时俱进,又赋予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和守护的家园,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单纯的一国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鲜明提出国际社会要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构建清洁美丽世界;鲜明提出中国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努力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等,这些构成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成果。
  
  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南生态环境保护,2013年4月视察海南时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提出,海南要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22年4月考察海南时强调,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保持战略定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海南落地生根。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久久为功提高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继续以壮士断腕决心减少经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推进落后产能淘汰,推动现有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型转变。突出数字赋能,强化科技创新,精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精心守护绿水青山,增进人民群众绿色福祉。突出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程,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态岛礁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大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实施林长制,严格湿地资源总量管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不断筑牢生态屏障。
  
  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推动绿色成为普遍形态。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建好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加强海洋碳汇和森林碳汇研究,高水平建设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推进蓝碳增汇等示范工程。开展零碳园区试点,深入推进清洁能源岛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
  
  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绿色制度体系。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陆海空间,促进陆海一体化保护和发展。推动出台清洁能源推广、生态保护补偿等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整合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职责、队伍,不断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和模式。实行最严格的进出境环境安全准入管理机制,切实构建起以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定位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作者系海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

责任编辑:三亚环农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