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讲话中,对形式主义的现象解析得深刻具体。这些我们每天都在其中,都在搞、都有这方面抱怨和痛恨,但又始终反不动。
习近平说:“形式主义方面”,主要是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弄虚作假。有的不认真学习党的力量和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学了也是为了应付场面,蜻蜓点水试尝辄止,不求是解。无心无力在实践中认真运用。有的习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把安排领导出场讲话,组织发新闻、上电视作为头等大事,最后工作却不了了之。有的抓工作不讲实效,不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行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工作汇报或年终总结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仪式一场接一场,总结一份接一份,颁奖一个接一个,最后都是“空里空” 。有的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下去是为了出镜头、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户”,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说了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有的明知道报上来的假数字、假情况、假思想也听之任之,甚至挖空心思造价粉饰“太平”。习近平同志指出的现象和问题是一个太普遍的事,危害就别提有多大,剖析起来罄竹难书。为什么从延安整风开始就一直在反形式主义,却越来越严重呢?应该说是有极为深刻的原因。
具体的就说这“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的问题,谁都知道这很烦但如果不这样,工作还没法开展,上级精神不贯彻落实是不行的,尽管很多与具体单位实际没有太大关系,怎么的也要拿出一个学习贯彻落实的姿态来。不开会不发文上级检查过不了,认真做确实没有多大必要,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走个形式上下都有交代。某种程度讲这是一种必备工作方法,是一种无奈的形式主义,善意的形式主义。
再说这走马观花只“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的问题。中国是个面子社会,喜欢形式、喜欢场面、气派。我经常注意,真的有钱的大老板,中央领导很少摆谱。倒是乡县一级干部、地市一级机关,调子很高,派头很大,摇头晃脑、哼哼哈哈、指手画脚。有些影视剧中的村支书那种满足感的派头。如果上级领导特别较真,工作还真不好干,得罪的不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行为,而是挫伤了积极性和感情。某种程度上讲,形式主义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状态。
还说各种考核的量化细化数据化的问题,我不反对指标的具体细致,没有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还真过不了关。中央地方各级各个部门都有职责和工作,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推动工作落实,都必须采取措施,这个措施就是标准和指标。如这群众路线教育,集中学习搞了多少,心得体会写了多少,找了多少问题,测评搞了多少次,群众满意不满意,座谈会开了多少,解决了多少问题,办了多少件实事,作风方面有了哪些提高等。数字指标后面的实效如何,真正作用在哪里,我们的干部自己知道。再如法制社会建设、计划生育、党风廉政考核概莫如此。我负责任的讲,一个基层单位如果一年只搞一个项目,只搞其中的一个活动,一件事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每一项都要搞,还不能落后,这就要出问题了,没办法。更何况任何部门和单位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基本责任。怎么办,只能糊弄、应付、对付、造假。某种程度上讲搞形式主义是一种无奈之举。
有人会说要严格区分必要的形式和形式主义。形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如果形式客观反映事物的本质内容,应该是必要的必须的,反之则为形式主义。然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更没有明确鸿沟界限。这个度如何把握,谁来说了算,上级评判、自我感觉、群众标准、时间检验,这些都是必须的。如果以某项为标准,又是片面不科学的,绝对的统一是没有的。
形式主义现象是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是:
一是形式的空转,中央怎么说要求怎么做,一级一级怎么说怎么做,又一级一级朝上报。实的东西,效果的东西少,空对空全务虚。
二是形式主义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一时现象,已形成为一种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工作习惯。我们做事需要声势,需要面子,需要氛围,必然少不了形式主义。
三是形式主义每一任每一届都要严厉杜绝,却总是泛滥成灾,除了认识上提高,工作上注意外,更是体制机制的问题。也并不全是因为有人喜欢,习以为常,管用见效快的问题。
形式主义危害很大,是四风问题的总根子,其他三风都源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形式主义,也是对付官僚主义最有效的办法。奢侈浪费,享乐主义都是从形式主义开始的,戒掉形式主义,其他三风也会根本好转。形式主义最现实最直接的危害就是:
1、误事,没有实际作用,实际效果,假大空害死人。
2、劳民伤财、浪费精力、物力、人力、财力。如果有钱的搞形式主义,危害反应还不太明显,穷地方穷单位那真是苦了、坑了群众和普通干部。
3、破坏形象激化干部群众矛盾。群众不信任党和政府领导干部。我们认识形式主义,就是要克服形式主义,虽然形式主义不是一下子就能克服,也应该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提到的:“我们要充分估计到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持之以恒的抓好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建立健全管用的体制机制。自党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要制定严格的举措和要求,没有规矩不行。有了规矩就要严格执行,同时也要实事求是,不要层层加码,要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如果脱离了实际,最后是难以长久坚持的。”
反对形式主义,首先要警觉自省,对形式主义绝不可以嗅着臭吃着香,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自身做起,办事尽可能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形式,坚决不搞形式主义。其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一具良药,根治形式主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他断奶,不给钱,有些形式主义想搞也搞不成。其三转作风的同时更应该转变工作方式,转体制、转机制,现行的工作程序和方式不去改变。形式主义亦难根除。其四克服形式主义更是要从上到下的解决问题,一个省形式主义的东西少了,下面个别市县有点问题影响面也小的多。同样市县做的好,各单位部门各镇,也好抓好。最应该值得注意的是一边在纠正形式主义,一边又大搞形式主义,甚至用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用新的形式主义反对旧的形式主义。这是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反思深省,力求杜绝的。
作为一个普通的党员干部既是形式主义的受害者,也在某种程度搞形式主义,助长一些形式主义现象是应该深刻反醒和深思的。 (周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