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聚焦 > 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

海南23年红旗不倒——琼崖革命精神

日期:2021-07-07 18:15    来源: 未知
       琼崖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发生地──海南岛四面环海、孤悬海外,陆地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84公里,面积不大,内部回旋余地小。琼崖革命就是在这样一座孤岛上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并在的领导下成功坚持23年红旗不倒。
       在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中,领导海南人民进行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进行了开天辟地的探索,逐步准确把握了琼崖革命的规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的指示与琼崖革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化进程,保证了琼崖革命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革命优良传统,也孕育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革命精神──琼崖革命精神。
       形成背景
       琼崖即海南岛。1927年9月23日,琼崖特委响应中央八七会议关于武装暴动的号召,发动和领导了椰子寨战斗,揭开了琼崖武装总暴动的序幕,是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发端。这一天也成为领导的琼崖人民军队的诞生日。在国民党第二次“围剿”时期,冯白驹带领红军100多人在母瑞山坚持了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顽强斗争,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最后只剩下26人突出重围。
       1939年2月,日军在海南登陆后,国民党军队纷纷向定安的翰林、岭口等地撤退,而冯白驹领导的琼崖抗日独立队,在琼山县潭口狙击登陆的日军后,立即转入琼山的道崇、咸来、树德一带,创建琼文抗日游击根据地。在1940年底的“美合事变”中,独立总队坚决反顽抗战,多次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逆流。在反“蚕食”斗争最艰苦的岁月内,坚决执行“坚持内线,挺出外线”的方针,主力部队向琼西南(即澄迈、临高、儋县、昌江等)地区发展,独立自主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1946年春,琼崖内战全面爆发,琼纵干部战士,听党指挥,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英勇反击,打退了国民党46军的疯狂进攻,保卫了解放区和民主政权。1947年,(琼崖党的五大、琼纵首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琼纵军事上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改称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琼崖纵队为了加速海南岛的解放,于1948年9月至1949年7月,集中主力向国民党军发动了秋、春、夏季攻势,琼崖纵队发展到1.5万人。
       在远离、远离主力、外援极少的孤岛上,琼崖纵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经过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战胜了强大残暴的敌人,最后于1950年有力地接应和配合野战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取得了琼崖革命的伟大胜利。琼崖纵队为海南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彪炳史册的功绩,创造了人民革命斗争史上23年红旗不倒的光辉范例,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琼崖革命精神。
       内容内涵
       孤岛奋战的精神。
       琼崖革命是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海南岛四面环海,琼崖革命根据地远离和军队主力,不但面临着反革命势力在陆地上的重重封锁,而且还面临着来自海上的重重包围,琼崖人民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可能得到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因而,在海南岛坚持革命斗争,比其他革命根据地更为困难。琼崖党组织曾与长期“失联”,在敌人封锁围剿的残酷恶劣的斗争环境中,仍然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持孤岛奋战,保存革命火种,最终创造了“23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
       妇女革命的精神
       琼崖妇女在琼崖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演了闻名天下的“红色娘子军”一幕历史活剧。琼崖妇女的革命性强,革命意志坚决,与琼崖历史文化和妇女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海南岛地理环境特殊,近代琼崖男性大都会外出谋生,女性除承担全部家务外,还必须承担家庭中的绝大部分户外生产劳动,是家庭生产和生活的支柱。琼崖女性从事高强度、高消耗的户外劳动,不仅锻造了她们能够承受繁重劳动的身体素质,而且培养了她们自立自强、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琼崖女性在革命斗争中承担的角色比较复杂,不但从事后勤、医疗卫生、宣传和生产自救等辅助性的工作,而且在更多的时候抛弃了女性的性别角色,与所有男性同胞一样,直接参加一线战斗。
       民族团结的精神
       琼崖革命在长达23年的斗争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多条统一战线,但几乎所有的统一战线中都有两支重要的力量:琼侨和少数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琼侨与祖国和家乡同呼吸共命运,他们利用海外的有利条件,积极支援琼崖的抗日战争。琼崖少数民族在党组织的宣传和动员下,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配合或直接参加战斗。1943年王国兴带领黎、苗族人民举行了著名的白沙起义;1948年仅白沙、保亭、乐东3县就有2 000多名黎、苗族青年参加了琼崖纵队;在1949年头两个月,乐东就有1 800多名黎族青年参加琼纵和随军支前队伍。
       实事求是的精神
       抗战胜利后,为避免内战,提出把包含海南在内的南方八省区武装力量全部向北撤退,要求琼崖武装力量全部撤到山东。当时,经过实事求是的分析,冯白驹认为,琼崖国民党反动当局已经做好了发动内战的准备,封锁了琼州海峡,如果强行北撤就会被国民党反动派歼灭。冯白驹和琼崖特委研究后,决定一方面向中央说明情况,另一方面坚持进行自卫反击。随后,中央肯定了琼崖地方党组织的决策。全面内战爆发后,广东省委认为,广东即将进入黑暗期,为了保存实力,要求琼崖纵队全部南撤越南。这一次,冯白驹和琼崖特委研究后认为,南撤和北撤一样,部队有被敌人消灭的危险,而且会失去革命根据地。于是,他们直接向中央报告。亲自批示:“你们的意见很对,你们应该坚持斗争,以占领整个海南岛为目标。”
       重要意义
       琼崖革命精神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是海南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良好素材,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国际旅游岛、美好新海南的独特政治优势,也是不断推进海南各项事业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梦”的厚重的历史经验和不竭力量源泉。
       我们要积极继承和发扬琼崖革命精神,从中汲取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我们相信,琼崖革命精神必将在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世代相传,将表现出更加蓬勃的活力,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责任编辑:三亚环农集团